新2系统|足球平台出租 > 行业新闻 > 广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广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作者:足球平台出租
来源:未知
日期:
阅读:

广东“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在多重不利因素中攻坚克难,实现突围有力支撑发展大局

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之下,一片“金色大地”。林海涛 摄

  过去一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保持“两个高于”,达18818元,同比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降至2.56:1;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前所未有,全省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基本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理念深入人心,村庄“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抗疫助农,我们帮你来带货”主题直播活动合力线上为徐闻菠萝拓销路。戴嘉信 摄

  4月8日,全省农业农村局长暨扶贫办主任视频会议召开,总结2019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0年“三农”各项重点任务。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称,2019年,全省农业农村和扶贫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部署,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深化改革创新、强力攻坚克难,有效克服多重不利影响,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打造的水车文化乡村旅游。肖雄 摄

  创新为农业“赋能”▶▷

  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态势前所未有

  架上手机,打开直播软件,知名网红、县镇领导对着镜头,纷纷推介来自广东的特色农产品……去年以来,“短视频+网红”农产品营销模式,让广东特色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都“火”了起来。

  不仅如此,我省还创建了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创新打造菜篮子“车尾箱”工程模式,大力推动“广东消费扶贫月网上行”,组织广东农企驰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赠,启动实施“鄂粤同心抗疫发展”行动……

  一系列发源于广东的新举措,获各界“点赞”,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全省的乡村产业振兴。

  据统计,2019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达7181.2亿元、447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逆势增长8.37%。

  这些数据揭示的正是去年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势头前所未有的一幕: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要涉农县全覆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14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9%。

  去年,广东推动“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建设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4个,扶持1000个村、100个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新增创建1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江门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从一块不起眼的陈年果皮入手,从种植向深加工、销售、流通、旅游休闲等领域不断延伸,把一块小陈皮,变成了超过60亿元的大产业;在翁源兰花现代农业产业园,翁源县兰花种植面积1.6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带动当地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业企业200多家,带动当地农户3000余户,实现了产业集聚式发展……这样的案例,在全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比比皆是。

  此外,去年全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新增94、229、180家,总数分别达到1009、1778、281家。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超1.22万亿元,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84个省级示范镇(点)和50个省级农业公园,休闲农业、展会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势头强劲。

珠海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内农民收入有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图为农民在捕捞鲈鱼。关铭荣 摄

  攻坚促农村“添美”▶▷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前所未有

  溪流清澈湍急,竹林沙沙摇晃,每年3—4月,洁白无瑕的李花层层叠叠铺满山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坐落在广州北端,由客家人迁居而成,历来以农耕为主。

  放眼今日的莲麻村,绿水青山正逐渐变为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今天的全国文明村,再到如今的广东美丽乡村,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岭南农村的变化。”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说。

  莲麻村是广东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列出了很多任务清单,其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

  广东坚持高位推动、示范带动、全民发动,强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厕所革命”,优先在沿交通线、沿省际边界、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带,珠三角地区优先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前所未有。据统计,全省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集中供水、保洁员配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分别达98.11%、95.85%、99.72%、99.86%,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7%,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省定贫困村基本建成示范村、样板村,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及精品线路。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对于广东乡村面貌的变化深有感触:“可以说,全省村庄‘脏乱差’形象得到了根本扭转。”

  不仅如此,广东还创新地从“最难啃的骨头”入手——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从最基础、最薄弱之处补起,推动创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白天留恋枝头香雪,夜晚徜徉绚丽灯海。今年的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世外梅园梅花节,短短3天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以前村里到处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哪会有这么热闹!”年过六旬的螺洞村村民彭隆村谈及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颇有感触。

  如今,依山傍水的螺洞村,村容整洁,游客流连忘返。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华丽蝶变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梅花节期间,螺洞村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50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目前,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如螺洞村一样,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基本实现“后队变前队”。

图为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积庆里红茶谷。 曾亮超 摄

  聚力助农民“增富”▶▷

  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个高于”

  据螺洞村党支书第一书记彭仿营介绍,为早日实现脱贫,螺洞村充分发挥当地梅园特色资源,成立由全体村民参股的旅游股份公司,推行“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民”的三变改革,全村筹集600多万元作为旅游开发的启动资金,其中发动外出乡贤出资300多万元。

  原本在深圳打工的彭隆村便在家门口开起了土特产店。“店里每天有一两千元的流水,梅花开的时候收入更高些,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15万元。”彭隆村笑着算起来账。

  据统计,过去一年里,像彭隆村这样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140人,其中还有大学生。民宿、农家乐和特产店等旅游辐射带动行业在螺洞村遍地开花。

  ——2019年广东全年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200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5万个,产业项目收益10.8亿元,带动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16.9万户、62.8万人。

  ——广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至5808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提至9300元,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已参保120万人,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

  ——2019年广东全年累计帮助34.2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保障”总体实现,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

  不仅仅是贫困村、贫困户,去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保持“两个高于”,达18818元,同比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降至2.56∶1。

  这背后,是过去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合力主抓的8项工作的强力支撑: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强化基础保障支撑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

  ■地方实践

  江门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破解乡村产业“大而不强”发展难题

  近年来,江门市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破解乡村产业“大而不强”发展难题,以“四个三”模式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和2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总产值年均增速超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8%。2019年4月,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会在江门市召开,“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的新会陈皮产业园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江门市坚持“三大导向”,破解有序发展难;拓展“三大链条”,破解产业增值难;做深休闲农业融合链;激活“三大要素”,破解要素导入难;健全“三大机制”,破解机制建立难。

  2019年,江门市省级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9.2%,高于全市10.9个百分点,从而推动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增长6.4%,增速全省第一。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江门市兴旺乡村产业、加快乡村振兴的引擎。

  清远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清远市结合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围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着力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9年,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以及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村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数量列全省首位。

  在具体工作中,清远市着力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构建三级党建“网格”,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其他组织和农村工作的三级党建“网格”格局;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青苗计划”“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一批优秀的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成为了带领群众发展的“领路人”。

  清远市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有效激发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全市建立起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的村级组织体系;村民理事会实现了村民小组(自然村)全覆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指导各地修订体现本村特色的村规民约,约束规范村民的行为。

  清远市不断强化平安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平安法治宣传“大喇叭”项目创建,营造浓厚的平安创建氛围,开展全域化、标准化、项目化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汕尾陆河

  充分发挥生态及红色资源

  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汕尾市陆河县举全县之力,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592户1822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个贫困村已达到出列标准,实现汕尾市委市政府提出贫困村100%出列、贫困人口100%脱贫的“两个100%”目标任务。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脱贫攻坚政治基础。陆河县通过推行“三个在先”(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和组织力,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用活政策资源,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该县创新出台《陆河县扶贫攻坚十项文件》,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为抓手,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发展美丽经济,拓宽脱贫攻坚富农路径。陆河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禀赋,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发展展望

  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了从管“一农”向管“三农”转变,党管“三农”工作体制初步建立;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了从资源分散向集中力量办大事转变,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开创历史性新局面;在工作局面上,实现了从“冷”向“热”转变,“三农”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空前激发;在工作成效上,实现了乡村产业发展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环境从“脏乱差”向旅游“打卡点”转变,乡村五大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

  笔者获悉,2020年“三农”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等会议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硬仗,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体来讲,即做到“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

  保供给,就是要全力维护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创新完善产销对接体系,确保市场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保增收,就是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造成的影响,扎实做好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强化民生保障服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不滑坡。

  保小康,就是要加快补齐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 在多重不利因素中攻坚克难,实现突围有力支撑发展大局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之下,一片“金色大地”。林海涛 摄  过去一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高

    406